


(一)碳氢一体化项目规划
项目依托自有知识产权“H&C-AZER”过程(结合Hydrogen and Zero Emission Reaction及Carbon and Zero Emission Reaction)实现煤层气零排放制氢-产碳过程,围绕阳泉煤层气优势资源,打造山西省乃至全国****碳-氢一体化产业园。
1、
|
项目介绍
2、项目规划
总投资5亿元,年处理中低浓度瓦斯8亿立方,年产纳米碳材料5000吨(其中,纳米洋葱碳极压抗磨添加剂10吨,产值0.8-1亿;印刷电路、导电浆、导热碳膜等电子领域3000吨,产值3.5-4亿;燃料电池双极板1000-2000吨,产值3-5亿;电磁屏蔽涂料50-100吨,产值0.3-0.5亿)。产氢能力8000-10000万立方每年,产值3-5亿。碳-氢年总产值在13-15亿,利润率30%,减排80%。 形成以纳米碳材料为基础的氢能源综合利用完整产业链条。
H:氢能源产业链
上游制氢、储氢、运氢,中游加氢站,下游氢燃料电池及汽车应用。制氢以中兴环能“HAZER”过程,实现煤层气催化裂解零排放制氢规模化建设,储氢、运氢在中兴环能与京辉气体合作基础上实现阳泉氢气在山西省内的氢气供应中心,并在阳泉建设1-2个加氢站示范点;下游氢燃料电池在中兴环能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能源研究院合作基础上,引进吸收新建质子交换膜、扩散材料、催化剂等多种材料领域的重点技术突破。
C:纳米碳材料产业链
围绕中兴环能“CAZER”过程生产的高附加值纳米洋葱碳,重点拓展其纳米碳材料现有在极压抗磨润滑、吸波屏蔽涂料、导热导电涂层等领域的应用市场,同时开发纳米碳在电子浆料、催化剂载体、导电油墨、燃料电池用纳米碳石墨双极板等领域的应用市场。
依托该项目,推动项目聚集发展,招商引进10家以上“碳-氢”相关企业,产品覆盖纳米碳电子、催化领域、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制造、碳-氢产品示范应用“五位一体”的产业链。预计“十三五”期末产值超过80亿,在阳泉建成集合海内外高精尖人才、技术综合研究平台,建成集合新材料、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研发平台,建立能源-环境协调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成********煤炭行业“H&C能源转型”****城。 |
(二)碳氢一体化项目一期
|
图 山西中兴环能一期碳材料生产基地
1、厂区总布置
厂区总占地面积7761.45m2,呈矩形。建设1座生产厂房、1座综合实验楼。生产厂房位于厂区西侧,综合实验楼位于厂区东侧。厂区大门位于东侧,与北海路相接。
生产车间共两层,建筑面积3000m2。
综合实验楼共五层,建筑面积10000m2
2、2020年规划
2.1 厂区2019年已基本建设完成,2020年将建成年产500吨以上的纳米碳材料、240万立方氢气生产线,完成产碳制氢工业化生产。
2.2 1000Kg/D加氢站已完成项目备案及土地相关手续,预计2020年8月建设完成,加氢站由山西兴辉碳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西中兴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出资成立)建设。
![]() |
(三)碳氢一体化项目二期
中兴环能碳材料一期达产后,计划建设中国阳泉碳氢产业一体化协同创新示范园。二期计划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二期,纳米碳材料年产可达5000吨以上,氢气年产8000万立方。
其中,纳米洋葱碳极压抗磨添加剂10吨,产值0.8-1亿;印刷电路、导电浆、导热碳膜等电子领域3000吨,产值3.5-4亿;燃料电池双极板1000-2000吨,产值3-5亿;电磁屏蔽涂料50-100吨,产值0.3-0.5亿)。产氢能力8000-10000万立方每年,产值3-5亿。碳-氢年总产值在13-15亿,利润率30%,减排80%。 形成以纳米碳材料为基础的氢能源综合利用完整产业链条。
二期以“碳氢产业一体化协同创新示范园”为中心,开展专项招商,引进碳氢下游产业落户阳泉,培育10家左右高新企业。主要包括:锂电池、电磁吸波隐身、导电浆料、散热材料、电线电缆、复合碳纤维、氢燃料电池、还原剂、富氢水等行业。
目前由(碳氢制造及应用企业)山西中兴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氢气运营企业)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氢燃料发动机生产企业)大同氢雄云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雄韬集团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山西兴辉碳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于2019年9月5日同阳泉市政府、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分别签署了《中国阳泉碳氢产业一体化协同创新示范园》项目战略合作协议。